《芬尼根守灵夜》出版已有76年了。 新的数字技术使其不再是一本神圣的书。
【编者注】
1939年5月4日,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夜》出版。 由于乔伊斯在小说中玩了大量的语言和文字游戏,经常使用不同国家的语言,或者对词语进行解构和重组,《芬尼根守灵夜》甚至比《尤利西斯》更加晦涩难懂。
76年过去了,但互联网和新的数字技术让这本素来被称为“天书”的小说不再那么难以理解。
70多年来,一直以晦涩难懂着称的詹姆斯·乔伊斯的代表作《芬尼根守灵夜》一直是读者难以理解的“天书”。 然而,独奏会、音乐和最新的数字技术正在为这部杰作的诠释打开新的大门。
90年前的4月,福特·马多克斯·福特主编的《美国评论》第四版正式面世,其中收录了詹姆斯·乔伊斯1922年的《尤利西斯》的节选。《芬尼根的守灵夜》是其出版以来的最新作品。 这段八页的摘录只是一部小说的开始,这使得这部未完成的作品比《尤利西斯》更加令人震惊。
《美国评论》的微剧透与1939年5月4日《芬尼根的守灵夜》最终出版之间间隔了15年。漫长的创作周期使得埃兹拉·庞德成为该书的长期支持者。失去了兴趣,但却吸引了一批年轻作家、评论家和出版商,包括塞缪尔·贝克特 ( )、尤金·乔拉斯 ( Jolas)、罗伯特·麦卡蒙 ( ) 和斯图尔特·吉尔伯特 ( )。
《芬尼根守灵夜》在出版前的几年里可以说经历了双重待遇。 一方面,该书一直是学术界的宠儿,很少成为各种诠释学研究的对象; 但另一方面,这本书却困扰了几代普通读者,甚至那些欣赏乔伊斯早期作品的读者。 读者。 这种双重待遇,使得《芬尼根守灵夜》成为一本评论者多于读者的名著。 它已经成为“挑战阅读极限”的代名词,这似乎给了普通读者一个向世界读书的借口。 全世界宣告,他们没有读过、也永远不会读这部作品。
然而,如果我们直接从文本开始,实际上任何文本都可以阅读。 该书的许多崇拜者认为,了解《芬尼根守灵夜》的最佳方式是作为一种口头文学。 乔拉斯曾说过:“任何听过乔伊斯本人朗诵这部作品的人,都能感受到他高超写作的节奏之美,沉醉于音乐的流畅性,以及每个元音的节奏和辅音的自然结构。”
乔伊斯用他的爱尔兰口语留下了《安娜·利维娅·普拉贝尔》中的一段录音,该录音于 1929 年在剑桥骨科学院录制。四十年后,爱尔兰民间乐队都柏林人队的主唱卢克·凯利读了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并录制了一首出现在《芬尼根守灵夜》中的民谣《皮尔斯·奥莱利之歌》(The of O'),皮尔斯·奥莱利是小说开头出现的酒店老板艾威克()的“对手” 。 最令人惊讶的是,爱尔兰作家帕特里克·希利录制了长达35小时的朗诵录音,总共耗时四天,在都柏林的Bow Lane录音室录制。
自2012年《芬尼根守灵夜》在欧盟国家的版权售罄以来,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该书层出不穷的新版本打破了《费伯尔》标准版独占的局面。 新增加了华兹华斯出版社( )的价格合理的平装本(),以及价格稍贵但装订精美的版本。 Folio 版本。 爱尔兰演员奥尔文·富埃雷 (Olwen Fouéré) 只是将这部作品搬上舞台,补充了乔拉斯 (Joras) 所说的“口头诠释”。 您甚至可以在都柏林凤凰公园参加芬尼根之旅。
费伯的标准版《芬尼根守灵夜》。
华兹华斯经典系列的平装本。
Freeo Books 的精装版。
中国版《芬尼根守灵夜》。
更有趣的是,《芬尼根守灵夜》正日益进入主流文化视野,这意味着这部作品将以超越印刷文化的形式向全世界推广。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很棒的注释版本,这本书看起来像是早期的超文本,让我想起了其他晦涩的现代主义作品,比如艾略特的《荒原》。 以及庞德的《诗章》。 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芬尼根守灵夜》当时迫切需要互联网这样的媒介来开启对这本书的多种解读。
同样,现代互联网也为《芬尼根守灵夜》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上有一个名为“ ”(@)的账号,一次连载了这部不超过140字的宏伟巨著。 账户拥有超过1500名关注者,以漫长而稳定的方式带领读者进入这本几乎“无法阅读”的书。 此外,另一个比较热门的名为“”(@)的账号每天都会解读书中的多义词。
名为“”的账号每天都会解读书中的多义词。
西雅图插画家史蒂芬·克罗( Crowe)正在他的网站上开展“芬尼根计划”(Wake in),以插画的形式重构《芬尼根守灵夜》。 这个正在进行的项目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图像将乔伊斯的作品重建为图画小说。 这个雄心勃勃而疯狂的计划只能在网上进行,因为一方面印刷出版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又无法适应克罗缓慢的创作进度。
插画家史蒂芬·克劳在其个人网站上创作的《芬尼根计划》。
另一个关于《芬尼根守灵夜》的项目正在一个名为“and”的网站上进行,该网站利用数字技术创作了一系列音乐版本的《芬尼根守灵夜》,并已经在网站上发布了一些作品样本。 完整版于5月4日免费发布,以纪念该书出版76周年。
互联网是否改变了我们解读乔伊斯已故杰作的方式? 虽然作者是一位忠实的印刷爱好者,但不得不承认《芬尼根守灵夜》确实需要借助网络来推动作品的解读。 乔伊斯小说中的隐喻、双关语和多线性叙事,或许只需要以超文本的形式、在网上阅读,就能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 也许有一天(只是作者的推测)未来的读者将无法理解为什么《芬尼根守灵夜》曾被称为“天书”。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