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一日归一千年

2024-04-14 -

京杭大运河上的紫阳桥和豪古塔

这应该是关于中国江南地区的,

最温柔的是《流水账》;

本文作者乘坐“时光船”,

沿着京杭大运河巡游,游览嘉兴老城,

千年嘉兴,一日归来;

也让很多老嘉兴人,

回到旧的“贾”。

摄影及写作:方力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嘉兴——流淌1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 老城东南春波门外的湖面上,一艘改变时代的红船,让嘉兴永载史册。 说起嘉兴,就永远离不开水的话题——

著名的钱塘江大潮,

白墙黑瓦的水乡古镇,

梅花和黄石玉的拍打声……

南湖红船

但今天的主角不是嘉兴的水;

水只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线索;

我们沿着京杭运河,

去体验一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的主角是嘉兴古城。

钱塘江潮汐

视频拍摄:

南湖天地

大运河上的紫阳桥和豪古塔

2200多年前,秦始皇通过“治嘉兴至钱塘灵水道,通浙江”,确立了江南运河的走向。 1400多年前,隋炀帝开凿了沟通南北的运河,让物资和人员畅通无阻。 京杭大运河流入嘉兴老城后,与南侧的秀水形成自然的圆圈,拥抱着老城。 流淌了千年的大运河,已成为这座古城的母亲河和护城河。

京杭大运河畔的三塔

人们沿河而居,临水而建房屋; 寺庙、教堂、集市、园林等各种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应运而生; 商贾往来日益繁荣,嘉兴成为大运河沿岸最富有的地方之一。 土地。

长虹桥

京杭大运河、长虹大桥

大运河绵延千里,穿过苏州城,进入嘉兴。 远处可见一座巨大的三孔石拱桥。 长虹桥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是嘉兴最大的石拱桥。

乾隆下江南时,曾以这座桥作为接客点; 桥西侧的易俗寺(现称长虹古寺)因乾隆皇帝在此留宿一晚而得名。

长虹古寺

圣文森特修道院

乘船向南二十里,便是嘉兴老城。 河东一片郁郁葱葱的密林,长满了数百年树龄的参天古树。

圣文森特修道院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法国神父卜世家及七名法国修士抵达上海。 后来,他们以行医、传道的名义来到嘉兴发展。 他们在北门外购买了100亩土地,建造了法国嘉兴文生寺。 是中国早期教堂建筑的代表。

罗梵阁

罗梵阁内花园

寺院的河对岸是一座中国式的园林建筑。 “半夜,桨轻拨,亭前灯火尽灭。” 运河上南来北往的船只不断,筏帆如林,人流如织。 山庆门曾是大运河上的重要船闸和繁华的集市。 由于船舶通过船闸前必须降帆,因此有人在船闸西侧建了一座亭子,称为“帆亭”。

罗梵阁

亭初建年代不详。 据史料记载,北宋神宗熙宁初年重修。 由此可见该亭历史悠久。 “山闸帆”成为清代“嘉禾八景”之一。 善庆门由朝廷直接管理,并设有官署。 《宋史·孝宗纪》记载:“建炎元年十月,皇帝诞生于秀州善庆门官邸。” 又设立善庆门。 是宋孝宗、赵宇的出生地。

月亮河

船穿过水码头,河水在这里分岔,绕着古城流淌。 喧闹的叫喊声从西北不远处传来,竟然到达了月河历史街区。

月亮河历史街区

大运河沿岳河南岸(原名中济路)穿过。 这是嘉兴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能体现江南水乡的民居文化特色。

窄巷老街蜿蜒曲折,窄巷小河纵横交错。 两侧汇聚着江南府城的旧风采。

月亮河历史街区

火车站

沿着京杭运河往东南走,这里古时候并不热闹,已经在城外了。 然而到了近代,随着沪杭铁路的建成和船舶码头的修建,这里已经成为了交通枢纽。 嘉兴火车站始建于1907年,两年后通车,成为沪杭铁路的重要节点。

修复后的1907年嘉兴火车站大楼

2021年6月,火车站完成4.0版本升级。 以“森林车站,城市绿洲”为设计理念,原样再现1907年的老站房,成为中国首个全下沉式森林火车站。

嘉兴火车站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一列从上海开来的火车缓缓停在嘉兴站。 一群年轻人下了火车,然后消失在人群中。 他们穿过玄宫巷,跨过玄宫桥,来到了春波门外的狮子会码头。 他们绕湖心岛走了一圈,登上了预先租好的画船,在南湖上泛舟。 他们取得了创造世界的伟大成就。

南湖红船

具有代表性的雕塑群——春波门

南湖

南湖,附近就是景区正门汇景园

南湖位于嘉兴城外东南角。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知府赵英疏浚城河,将挖出的河泥填入湖中,形成四面环水的小岛,俗称“中岛”。湖。 次年,岛上建烟雨楼。 建筑名称取自“南朝寺院四百八十间,烟雨中塔楼何其多”的诗意。

南湖天地

“湖上的雨激起湖上的波浪,湖上的微风带着歌声。” 它除了是革命圣地之外,还是江南著名的湖泊。 昔日钱谦益与柳如苏情窦初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次到访南湖。 随后,孙中山先生亲临南湖会见爱国人士,朝鲜独立运动领袖金九乘船避难。 如今,一百年的风雨早已化为湖面上的云彩。

南湖四季

春天看南溪花园百花齐放

赏夏日花园,赏花映碑林

秋日汇景园看夕阳映照碧波

冬天寻找勺子园,黑瓦白雪里藏着冬梅

子成

现在,我们弃船上岸,沿着府南街经过“秀洲古府”牌坊。 眼前的紫城,始建于三国武黄龙三年(231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

资城城墙和城楼

资城城墙和城楼

这里曾是历代衙门所在地,也是太平天国定王府旧址。 现在它不仅是一座遗址公园,更是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资城老人晨练

圣母显灵教堂

嘉兴圣母显灵教堂

子城对面是意大利神父韩日禄主持下于1917年修建的哥特式天主教堂。 韩神父既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又是意大利著名建筑师。 从选材、采购到施工,每个人都亲自参与,大部分材料从法国进口。 圣母显现教堂历时13年于1930年竣工。

教堂钟楼高57米,曾长期为嘉兴最高建筑。

方河洲、鸳鸯廊桥

沿原路返回,再次登船,前往西南湖畔。 突然,眼睛睁开,宽阔的水面上点缀着绿洲。

方河洲西南湖生态园

唐德宗年间,贤相陆植在房鹤岛上建园,因园内建有鹤竹亭,故称鹤竹。 唐文宗年间,宰相裴休在岛上建别墅,改名裴岛。 南宋时期,著名诗人朱敦儒居住嘉兴,将沛岛命名为放鹤岛。

元阳廊桥

如今,古老的建筑早已化为灰烬,鲜红的廊桥蜿蜒穿过茂密的森林。 每当夜晚肉眼3D亮起时,这里就成为纳凉的绝佳场所。

西南湖生态公园3D片段

美湾街

梅湾街正门牌坊

与防河洲隔湖相望的是一片明清风格的民居建筑区,名为“梅湾街”。 相传古人在此栽梅花,且紧邻京杭大运河拐弯处,故名梅湾街。

梅湾街上的梅花

著名莎士比亚作品翻译家朱生豪故居、民盟创始人之一沉钧儒故居、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褚福成故居、近代水利工程师王虎珍官邸、朝鲜临时政府重要成员官邸(金九避难所)、清代“钱氏清芬堂”、著名大臣钱陈群故居就坐落于此。 各界名人渗入老街,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繁里湖

繁里湖与梅湾街仅一马路之隔。

西施梳妆台,西施梳妆台

“三月落花埋西施,城落孤角范蠡庙”——相传,范蠡和西施忍辱负重,为实现报仇复国之计; 灭吴复国后,范蠡为躲避越王的迫害,随西施回到家乡,隐居湖边。 从那里,我哀悼并游览了五湖。 后人为纪念他,将这个湖称为范蠡湖,并在湖边修建了西施梳妆台。

桑塔鲁

同月阁

沿着水道继续向西,经过一座名为“通月阁”的三层阁楼——环绕嘉兴古城的京杭运河的交汇处。 南北河流再次合二为一,向西奔腾。

大运河沿岸有一条古驿道,现称三塔路。 沿路自东向西,仍有岳王庙、雪隐寺、三塔等景观。

岳王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 后于明末清初毁于战乱,2012年重建。

据清康熙皇帝所著《嘉兴府·艺文》《血印禅僧传》记载: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嘉兴时,数十名数名女子被劫掠,囚禁于岳王庙内。 士兵们被绑在石柱上,乱箭射死。 血浸透了石头,留下了痕迹。 有人在血印柱旁搭建茅草棚、塑像,供奉血印和尚。 民国十四年(1925年),修建血印寺,并立碑,以表彰血印和尚不屈不挠的精神。

雪隐寺前的石柱

三塔始建于唐代,由三座砖塔组成,富有传统建筑风格。 据《嘉禾志》记载:“此地有白龙潭,水深水流急,划船渡其者甚多。” 人们推测“潭中有白龙兴波,故移土填潭,筑三塔以制之”。 1926年,《三塔》发表在《国家地理》二月号上。

转载自1926年2月国家地理杂志——京杭大运河畔的三座塔

摄影:H.克拉格

今日京杭大运河岸边的三座塔

古时,船过三塔,是郊外稻浪滚滚; 如今,运河两岸乃至城西更远的地方,不再像以前那样荒凉。

秀湖德嘉兴文化艺术中心

运河西南方向,距今7000年前的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水稻,使嘉兴成为江南文化的源头。 7000年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依然勤劳善良,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九水城是一座反映过去与现在的城市。 舟可行百里,一日可见千年。 欢迎您常来“家”。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上一篇 : 明星影院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