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正焕陵园重新认定及陵园建设

2024-05-11 -

邮件:

郑焕公墓建设

作者 赵建文 郑全新

2010年3月24日,滑县建设局批准郑焕公墓文化广场选址。 5月1日,文化广场四次划定。 四个方向是:东以农贸路(今门路)为界,以路中线为界; 南以县经委家属楼为界,以通道中线为界; 西边以园墙外的南北巷为界,以巷中线为界; 北以西关街为界,以街道中心线中线为界。 南北长129。3米,东西宽78。9米,总面积15。 3英亩。

此前,陵园修缮委员会办公室多次组织对欢陵园历史原址进行实地勘察。 住在欢陵园附近的70多岁的雷龙、纪雄北、曹庆莲、孙慧兰、李龙本等10余位历史见证人,通过回忆、讨论和现场辨认,确定了欢公墓的历史位置。

2010年8月11日下午,原墓位置确定。 据勘测,原桓公墓历史中心点距螺丝厂北门左侧外墙52.5米,距南北胡同西墙26米。公园西侧,距公园东墙27.6米。 原墓高4-5米,直径7米。

陵园文化_陵园文化的定义是什么_陵园文化旅游项目

郑还公墓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于2008年12月正式启动,历时五年。 环陵园、环恩堂、石牌坊、警卫楼、文化长廊等一批主要建筑竣工。 墓地初具规模,蔚为壮观。

郑焕公墓位于化州区西关街道,坐北朝南,南北长129.3米,东西宽78.9米,占地15.3亩。 总体布局以郑桓公墓为核心,前有祭祀广场、照壁、石牌坊; 后面是山墙和桓恩殿; 以及左右两侧的文化长廊。

欢陵园位于陵园中央。 是在原历史遗址上修葺而建的。 高4. 5米,直径9. 5米。 周围是花岗岩,覆盖着黄土,种植着常绿的花草。 墓前碑高3.1米,宽1.1米。 正面刻有“周郑桓公墓”六个大篆书字。 墓前设有香炉和祭坛。

墓前的广场是用石板铺成的。 前面立着三根旗杆。 中间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左右两侧分别悬挂蓝色郑氏族徽旗和黄色郑起源旗。 红、蓝、黄三面旗帜常年飘扬在空中。 。 影壁高3.5米,宽9.9米。 正面镌刻“郑焕公历史事件简介”,背面镌刻“郑焕公墓碑记”。

门前石牌坊三门四柱七层。 高11米,宽16米。 它非常宏伟,临街而立。 是关中东部最大的石牌坊。 牌坊具有岭南风格,雕刻精美。 正门刻有“郑桓公墓文化广场”,柱子上刻有对联。 牌坊前有4只吉祥狮兽蹲在两侧守护。

墓地西北角和东北角各建有一座两层的警卫楼。 牌坊与警卫楼之间各有4堵仿古墙,墙上刻有8幅郑焕公一生丰功伟绩的浮雕。 牌楼、牌楼、仿古墙体高低错落、相得益彰,形成陵园的正门区域。 桓公墓后有山墙,墙高4.5米,长19.5米。 它的形状像一个篮子,以保护坟墓。 上面写着“华夏郑氏根源”六个金色大字。 后来又题写了《世界郑家滑县宣言》。 。

欢恩堂位于陵园的尽头。 是供奉郑桓公的地方。 殿高15.9米,东西长32.1米,进深23.6米。 五开间,重檐歇山式,具有汉唐风格。 雄伟。

陵园文化_陵园文化的定义是什么_陵园文化旅游项目

正殿内供奉着郑桓公鎏金坐像,坐像上撑着黄色丝伞。 前面有一个祭坛,里面有香、蜡、纸、桌子和其他供品。 两侧画有郑二十四王的画像。 殿内挂有郑氏家族名人题写的匾额和对联,庄严肃穆。

文化长廊位于陵园的东西两侧。 沿墙而建,南北长70米。 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群,红墙黑瓦,彩绘绚丽,尽显岭南风格。

东、西分别有同德门、安远门,雄伟壮观。 公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槐高柳低,苍松翠柏,翠竹金桂,相互映衬,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郑还陵园、陵园布局严谨方正,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宜人。 它们已成为中国郑氏家族寻根祭祖的胜地,也是化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公益场所。 全国各地的游客纷纷来化州观光、欣赏。 郑桓公文化的文化景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