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墓石刻的幸福生活

2024-04-16 -

与汉唐“死与生同等重要”的厚葬不同,宋初皇帝崇尚节俭,力推薄葬。 他曾下令“不许用石头做棺材、石室”,“不许雕刻彩画”,不许藏匿金、宝、珠、玉。 为此,专门设立了丧葬监督员,负责监督执行。

墓葬石刻_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

四川达州出土宋代石室墓

即使仍然相信“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观念,“皇帝脚下”的中原官员和人民也不敢超越丧葬制度,只能遵循墓葬制度多采用砖室墓和土坑墓。 但在“天高皇帝远”的南方,不少富贵人家仍然偷偷修建石墓,尤其是四川、重庆等地。

这是一组四川出土的宋代墓葬人物浮雕,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区空地上。

石刻墓志铭_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

童子开门,侍者装香,侍女出席宴会起居,乐师唱歌跳舞奏乐。 大家各司其职,各司其职,热闹非凡。

在对死亡的强烈恐惧和悲痛中,人们愿意相信,在另一个世界,这些刻在石头上的人可以成为真正的仆人,陪伴和照顾墓主。 而由于他们对那个世界的想象总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几千年后,通过这些有趣而生动的人物浮雕,我们仍然可以一睹当时的社会景象。

松福

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_石刻墓志铭

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_墓葬石刻

与雍容丰满的唐代女性相比,石刻中的宋代女性大多瘦弱轻盈。 与这一时期的艺术一样,化妆和服装也追求优雅、含蓄、清新、自然。 她喜欢柳眉窄眼的“素妆”,“朱砂薄抹,脸色微红”。 她还比较喜欢修长的背影(上中图的外套)和“走起路来扫花”的优雅长裙。 当时流行的穿搭是穿长裙及鞋尖,直背及膝。 如今,这也是值得借鉴的瘦身组合。

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_墓葬石刻

石刻男侍者提篮子

至于男装,无论是正装还是休闲装,基本上都是长款。 只有贫困的劳动者才穿着又短又窄的裤子和夹克,以方便干活。

交手仪式

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_石刻墓志铭

石刻男侍者抱臂

服务员将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不是我们今天无意识地做的习惯,而是唐宋时期流行的一种礼仪,即交叉手礼。 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非常严谨细致地还原了这种礼仪。

墓室石刻_墓葬石刻_石刻墓志铭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石刻墓志铭_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

其实,跨手礼从西晋一直延续到元代,到了明代就被废除了。 然而,今天我们只知道交手礼、鞠躬礼和跪拜礼。

烧香

墓葬石刻_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

石雕二侍者填香

没有人比宋人更懂得用香了。 从制香、烧香、品香,他们不会放过每一个能够增强感官享受的细节,包括香的成分和种类、香的形状、烧香的量、品香的场合、香的形状等。香炉,甚至烟雾的形状。 他们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能力。 香更像是优雅的宋人关爱心灵、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圆扇

墓葬石刻_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

石雕侍女持扇

团饭最早记载于西汉,到了宋代迎来了它的“辉煌时代”。 文人画的淡雅内敛与扇子的悠远意境相得益彰,相得益彰。 无论是山水、花草、鸟兽、虫鱼,总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浓郁诗意和韵味。 加之皇帝对扇艺的重视,宋代的制扇业空前繁荣。

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_墓葬石刻

笔记

石刻墓志铭_墓室石刻_墓葬石刻

侍女手中的纸条是当时流行的饮酒用具。 始于晚唐,盛于五朝。 著名的《韩熙载夜宴》中就有登场。

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_石刻墓志铭

南唐顾闳忠《韩熙载夜宴》

底部的莲花形坐碗,其实是用来温酒的。 酒入壶后,即可在碗中温热。 它是如此方便和美丽。 难怪它流传了几个朝代。

漆鸽抱镜侍女在宋墓中经常成对出现,所以这当然不是盛放食物的保温桶,而是古代妇女用来盛梳子和化妆品的“储物盒”。 它包含多个层和尺寸。 不同的小盒子,表面采用传统漆艺工艺制作而成,精致典雅。

宋代画作《仕女妆图》描绘了女子对镜化妆的情景,旁边放着漆器嫁妆。

石刻墓志铭_墓葬石刻_墓室石刻

宋代苏汉臣《仕女图》

房内有香,杯中有好酒,佳肴有好乐,美物有佳人。 墓中石刻上的这幅画代表了宋代人们向往的幸福生活,也是生者对死者最好的祝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