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巩义市:千年帝王陵墓变荒墓 石像半掩在麦田里
据中国消费者网报道,麦熟季节,城乡中巴车穿行在田野间,扬起阵阵尘土。在道路两旁的麦海里,十几尊高大的神兽石像、官府石雕突兀而立,格外引人注目。在河南省巩义市几个村庄的田野里,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巩义是北宋帝王陵墓“七帝八陵”所在地。5月28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到巩义市调查发现,陵墓用地面积已被城镇化、工业化侵占,大量石像散布在农田中,相关部门单一的保护手段令人担忧。
大部分石像位于农田中
201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十三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规划》名单,宋陵名列其中。资料显示,巩义北宋皇陵于1982年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陵之一,分布在巩义市西村、峙田、回郭镇及市区。现存帝王陵8座、皇后陵22座、王室墓144座、名将英雄墓8座、地面石刻造像900尊。此前已被列为“十一五”期间全国百处重点文物保护重点项目。
“宋陵几乎涵盖了北宋所有皇帝,包括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永昌陵。因为赵匡胤的父亲也葬在这里,民间有‘七帝八陵’的说法。”当地导游刘静告诉记者,由于皇陵缺乏保护,小时候的他经常和小伙伴们到田里去“玩”石像。“现在,市区的永昭陵已经基本完工,成了公园,但半数以上的皇陵还是完好无损,大部分石像还在农田里。”
5月29日上午8点,记者与刘静驱车来到巩义市南部峙田乡坝岭小区。他们从市区一路向南,沿着永通路行驶,15公里左右的路程坑坑洼洼。半个小时后,刘静将车停在一片麦田前,指着麦田里密密麻麻的石刻说,宋神宗赵煦的永裕陵和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就在这里。
与其他帝王陵墓旅游景点不同,坐落在这片麦田里的帝王陵墓显得低调许多,没有青石绿瓦,没有亭台楼阁,田野深处,时不时有散落的石像和巨大的土包冒出。
记者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七帝八陵”大部分已损毁,现存近千尊石像或站立或伫立,气势磅礴,雕刻精美,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露天石像博物馆,是研究宋代的重要场所,是研究法规、制度和石雕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沿着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行走,在永泰陵前,一位来自坝岭村的老人告诉记者,他是文物旅游局聘请的守墓人,负责陵墓周围的巡逻,“主要的工作就是守护这些石像,巩义宋墓有一半都在农田里。”
记者前往永裕陵、永安陵、永昌陵,验证了老人的说法。
相机毫无用处
当地人郭春来(化名)认为,目前对宋陵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力度还不够,“长期在农田里肯定不利于那些石像的保护,喷洒农药、农事作业等都可能对这些文物造成影响。另外,宋陵的旅游价值还没有体现出来,不像明、清陵那么出名,旅游经济效益也没有体现出来。”
郭春来的担心不无道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散落在农田里的石像上还挂着肥料袋。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起,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旅游部门进一步加大对这些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保护力度,进行了专门招标建设。记者走访的8座宋代陵墓中,每座陵墓旁都建有文物保护小院,并招募陵区附近的村民在这里工作。同时,每座帝陵还配备了1-2台摄像监控设施。
记者调查发现,花费巨资配备的监控设施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监控设施甚至遭到破坏、废弃,守陵村民缺乏专业的文物保护知识。
在永泰陵,记者看到陵区内高高的杆子上悬挂着摄像头,但没有看到相应的人员和监控设备。在乡道旁的永裕陵,一个“人头攒动”的监控设施悬在半空中。值班村民老魏告诉记者,目前监控设备已经停用。
老魏带领记者进入文物保护院内观看。存放监控设备的房间门上锁生锈,窗户也密封不严。“文物局每个月发1000元左右。”老魏说,陵墓周围有很多电子签到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每小时在陵墓周围巡逻,签到。
顶着烈日、33摄氏度的高温,记者跟随老魏进行巡检,由于天气太热,且已临近中午,老魏最终选择骑着电动自行车快速完成了巡检报到。
缺乏管理
刘静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个女儿,“我曾经带孩子去过皇陵看,但有些地方不让随便进,可能是因为有盗窃行为,有的被圈起来了,还被扣分了。”据刘静回忆,9年前,曾有村民偷走石像,藏在家里的化粪池里。永泰陵附近的巴陵村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陵区曾发生过盗窃事件,但盗贼都没有得逞。
永裕陵旁边,一座工厂的烟囱高高耸立。刘静向记者介绍,这是一座铝冶炼厂。“这里以前是工业区,有很多工厂。现在环保、文物部门都不允许生产了,但还是有一部分工厂关停了,在偷偷生产。”
刘静口中提到的,正是北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5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这座位于巩义市蔡庄北一公里处的帝王陵墓。“门票20元每人,听讲解还要交40元。”付款后,除了门票,销售人员还撕了几张10元的票给记者,作为讲解的票据,票上既没有批准文号,也没有公章。销售人员解释,10元票是讲解费的票。
这座属于收费旅游景点的皇陵,只围绕着宋真宗的陵墓和前面的神道,“其他的,比如皇后、妃嫔等,都不在。”导游说,“因为范围很大,所以保护不了。我们是北宋皇陵管理处的,景区收费也是物价部门批准的。”
巩义市物价局消费管理科工作人员证实,永定陵景区价格确实是经过批准的,但景区将门票当做讲解费票据的做法是监管缺失,应予以纠正。
记者以游客的名义咨询了北宋王陵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门票出现问题将上报上级调查。
调查中记者还发现,陵区内几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大多年久失修,字迹斑驳,几乎无法辨认,永泰陵的石碑上还印有“叉车出租”的字样,上面写着“已是锈迹斑斑”。
亟待加强保护
记者了解到,巩义当地政府近年来加大对宋陵的保护开发力度,希望把宋陵打造成河南省旅游大省的文化支点和中原文化的一张名片。早在几年前,宋陵就筹划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巩义市聘请相关单位编制了《宋陵总体保护规划纲要》,随后在对宋陵进行总体保护的基础上,又编制了《永昌陵区专项保护规划》。然而10年过去了,宋陵的开发保护依然滞后。
调查中记者发现,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永昌陵被青墙包围,“正在修建公园”。记者从附近农田步行2公里来到施工现场后,一名施工人员告诉记者,永昌陵已经建好,周围围了一层,正在施工。记者看到工地上停放着两台推土机,陵区破败不堪。
北宋皇陵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永昌陵已于3月份启动环境整治工程。
5月31日,记者以游客名义向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反映该情况。国家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相关规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地方政府管理。
北宋皇陵保护工作为何会陷入如今的境地?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处一名工作人员说:“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永昌陵的拨款,巩义其他皇陵也必须开发保护,国家也拨款了,但当地政府没做什么,因为这些皇陵都在老百姓的农田里,征不到地,保护工程就无法实施。宋陵田里的石刻以前也发生过被盗事件,国家还专门投入资金为当地文物保护建设监控设备,单靠文物部门是做不到的。”
历经千年,北宋皇陵神道如今已成田垄。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的局面还要持续多久?当地年近70岁的李宝柱告诉记者,巩义有句古谚,“东陵有狮子西陵有大象,滹沱山上有好石羊,蔡庄山上有好凤凰”。他希望保护好宋陵,继续传承历史文化。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