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儿墓志铭首次公开发表,太平公主助葬(图)
新华社西安1月7日电(记者陈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7日向记者透露,备受瞩目的唐代上官婉儿墓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已公开发表上官婉儿墓志铭,共982字,包括其家世、经历、死因、葬地等信息。专家表示,上官婉儿是唐代宫廷权力斗争的参与者和牺牲品,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曾出资为其安葬,并主张编纂其著作集。
2013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考古调查中发现一座单室斜道、多天井、小龛砖拱顶墓。该墓坐北朝南,长36.5米,深10.1米,由一条墓道、5个天井、5个墓道、4个龛、一个甬道和一座墓室组成。其中第四、五天井、第五个墓道、甬道遭到大面积扰动。第三、第四个墓道两侧的龛位均被发掘,未遭盗窃扰动。形制及出土文物保存完好。
甬道内有一块墓碑,碑文题为“大唐上官昭容晚年碑文”,青石砌成,方形,高、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分细行刻32行楷书,每行33字,共982字。四面以整体连珠纹框刻十二生肖,以忍冬枝为底色,生肖动物皆为动物,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碑盖四刹及碑身四边的线刻纹饰造型优美,刻工精细,为唐代墓碑线刻纹饰中不可多得的上乘之作。
相关史料显示,墓主人为唐中宗上官昭容,又名上官婉儿,唐代女诗人,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明介绍,墓志铭序言近一半篇幅叙述了上官婉儿祖父三代人的仕途,夸耀他们的事迹和文采。还用大量篇幅和艺术语言描写了上官婉儿如何竭力与韦后、安乐公主一党划清界限,甚至“自请饮毒而死,险些跌倒”,明确表明了其政治立场。结合史料记载:中宗死后,婉儿与太平公主合谋在遗诏中引入“宰相王旦辅佐政事”,试图牵制韦后。
李明分析,上官婉儿与中宗末年的襄王、太平公主等同属一个阵营,而非韦后一党。
第一,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同龄,“太平公主是唐高宗的女儿,为武则天所生,尤受宠爱,初嫁薛绍,是永隆年间的事。”第二,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从小同宫长大,接触频繁。第三,上官婉儿与武则天关系密切,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也是武氏家族成员,两人私交甚好,政治观点一致,完全有可能。
据墓志铭记载,唐睿宗下诏安葬上官婉儿,陵墓是在太平公主的劝说下修建的,并强调“太平公主十分悲痛,遣使吊唁,赠帛五百匹,言辞繁缛”。译成白话,就是太平公主十分悲痛,遣人吊唁,赠帛五百匹,这在唐代是一笔巨款。
有专家指出,上官婉儿死后之事一波三折: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以昭容葬,太平公主厚赐,张说为其撰写墓志铭;景云二年(711年),复为昭容,谥惠文,太平公主上书修撰《上官昭容集》,张说为其作序;先天二年(713年),太平公主被判死刑,上官婉儿墓被“官毁”。这种对死者的遗言书写,体现了唐代政治斗争的残酷与狡猾。
对于上官婉儿葬于“永州咸阳县茅道乡宏都原”,李明表示,上官婉儿是唐中宗钦定的妃子,理应与唐定陵合葬。但上官昭容与李唐皇室有嫌隙,又暴死,不能与皇帝合葬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唐朝官员为上官昭容选定葬地,仅仅是因为宏都原是历史上传统的贵族墓葬地吗?还是另有原因?接下来的考古发现,或许会揭开这个谜团的答案。(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