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莲赵氏家族的渊源——从唐代岭南节度使说起

2024-05-29 -

少陵赵氏四家云支族谱初修序

赵清献公神道碑_献赵清公神道碑的是谁_赵清献公碑文言文

赵清献公碑文言文_赵清献公神道碑_献赵清公神道碑的是谁

水之奔流有源,树之生长有根,宗族兴盛,源于祖先。我们云莲赵氏于康熙辛巳年从湖广邵东迁入四川,历经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百余年。然而,入川之路险阻重重,信息难以打通,数百年断绝,加上十年浩劫、破除“四旧”,残存的族谱散落、焚毁,资料全部散失。我们宗族在茫茫人海中失去了祖根,实属可惜。如今,繁华时代,科技突飞猛进,千里之遥仿佛近在咫尺,我们宗族十分渴望寻觅祖先。 清心寡欲的后人,舍寝食,查资料,到贵州、到邵东,请教族内长老,理清源流,延续宗脉。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凭着自己的努力,把我们族人的源流和宗脉还回祖地。辈名次序、生卒、婚丧等细节,都理清了,让我们族人从此知其源流,知其根;子孙后代,人伦得以延续,辈分得以长幼有序。这是尊祖之心,正本清源之功,值得赞扬,应该记录在族谱中,传给后人。

我们云莲赵氏,起源于衢州西安。我们的祖先赵公,字彦,是唐代岭南巡抚赵公的第十一代传人,字直。彦公任过议政,退为太子少护法,谥号“清贤”。他为人清廉,随身带琴带鹤,是千古清廉的典范。大文豪苏轼曾撰《赵清贤公灵路碑》赞之:“他兼有东郭顺子的气节、孟宪子的德行、郑子产的政治、金叔襄的言辞,岂不全备?”

洪武三年,颜氏第十代传人应顺先生与其兄弟从江西芦岭迁居湖南宝清。应顺先生有九个儿子:璧礼、璧廉、璧新、璧良、璧隆、璧富、璧祖、璧良、璧珍。璧良先生有两个儿子,长子童、次子廷。童先生立万安四家,廷先生立万安三家。童先生的后代称为两房四家,廷先生的后代称为两房三家,以示同宗之分。

璧良的第九代孙郑君于康熙辛巳年携其子文浩、文藻迁入四川祖邑,从此开始了我们赵氏这一支在四川的历史。据四家第一次修谱记载,文藻后裔居住在重庆大足县昌宁里砖龙场。由于岁月流逝,我们曾多次到大足寻觅这一支,但已不见踪影,只好留给后人去寻找。文浩于乾隆丙寅春又迁居四川高县,其孙万飞于乾隆年间又迁居四川云连。 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郝氏后裔如今广泛分布于双河大山村、两河村、云连城关镇、威信乡、木隘镇、珙县、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新都区、成都市、昭通、延津、云南等地,共计近400人,着实令人欣慰。

赵清献公碑文言文_赵清献公神道碑_献赵清公神道碑的是谁

2016年冬至这天,方纯清叔叔带领云连支族全体亲属,不远万里,来到了失散三百多年的祖地,寻根问祖,确是我良家的喜事。但我工作繁忙,未能与他们齐聚祖地,畅谈同宗情谊,甚感遗憾。于是便拜托方纯清叔叔,请我为云连支族谱写序言。我自愧才华有限,但想到云连支族人共有的敬祖之情,又难以拒绝。于是便用拙笔尽力而为,让这族谱的子孙可以追本溯源,知其时,确是我族的一大功业。

诗云:

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祖根遍布云连各地。

如今,铁面照耀日月,史载清风洗净水。

赵清献公神道碑_赵清献公碑文言文_献赵清公神道碑的是谁

历经三百余年,终于有续篇,万千疑团真相揭晓。

年轻一代要努力学习,发誓要把琴鹤这门艺术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作者是少陵梁氏第四子辛科公后裔修永

2017 年 2 月 26 日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没有了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