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面临坟墓过期潮 生态改造不足10%

2024-05-22 -

墓地怎么处理_墓穴处理_墓葬保护方法

2013年以来,人民公墓已办理续墓6281户,但愿意节约土地、进行生态改造的不足10%。 本报记者 童伟 摄

全市33家商业墓地相继面临“过期墓”潮。 根据市民政局去年10月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租赁合同到期的传统墓葬应转为土地。 ——节约型、生态型。 原则上不再像传统墓葬一样续租,鼓励传统墓葬节地和生态改造。

北京青年报记者连日来对本市多家商业墓地进行采访调查发现,《意见》出台近半年来,进行节地生态改造的过期墓地数量很少,而且有的墓地甚至没有对过期墓葬进行节地生态改造。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家人的“失联”坟墓数量正在增加。 在缺乏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大量失葬墓葬成为节地生态改造不易触及的盲区。 墓地管理者和殡葬行业人士表示,有必要尽快出台法律,明确无主坟墓的处置权,促进墓地土地的循环利用。

调查

人民公墓中不到10%的过期坟墓进行了生态改造

“商业性公墓一次性征收坟墓保护费最长不得超过20年”——《公墓管理暂行办法》于1992年8月25日实施,按照20年期限,本市不少公墓近年来迎来了长达20年的“过期潮”。 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全市33家商业墓地中,已有10余家进入“到期潮”,包括八宝山人民公墓、太子峪公墓、福田公墓、通惠公墓等。公墓、八达岭人民公墓、万安公墓等

去年10月,市民政局发布《意见》,要求对租赁合同到期的传统墓葬采取适当方式改造为节地生态墓葬。 鼓励将传统墓葬改造为节地型、生态墓葬。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八宝山人民公墓了解到,对过期墓地进行节约用地和生态改造有瓮墙、深瓮葬、生肖生态葬三种方式,并可享受相应优惠政策。 以深瓮埋葬为例,常规费用约为500元,如果租期结束续约,可享受100元的折扣。

但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意见》出台已近半年时间,更新后的墓地生态改造并不理想。

墓穴处理_墓葬保护方法_墓地怎么处理

八宝山人民公墓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目前,只有约500至600座墓地完成了节地生态改造。” 据他介绍,该墓园自2013年起正式批量办理续租业务,截至今年3月,累计办理过期墓地续租6281户。 在这些更新的墓地中,愿意进行生态改造的不到10%。

万安等墓地“续租节约土地开展生态改造”仍不明朗

与墓地续租时家属对节地生态改造的冷淡反应相比,一些墓地也显得缺乏足够的“热情”。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部分商业墓地在为家属提供原坟更新服务时,并没有节地生态改造的选项。

福田公墓业务人员表示,坟墓的租约一般会在到期当年续租,购买者必须携带身份证和穴位证明到营业厅续租。 当北京青年报记者询问能否以节地生态改造的方式进行续租时,业务人员表示:“如果你从我们这里买骨灰坟,如果你有穴位证,到期后可以续订原坟墓的租约。” 工作人员再三强调,目前墓园出售的唯一节省土地的生态殡葬方式是花坛葬,价格为9800元,可以有简单的碑文,但“如果骨灰不保留,租约将不会续签”。未来。”

万安公墓工作人员并不了解鼓励节地生态整治更新陵墓的政策。 当被北京青年报记者问及续租时是否可以进行生态整治时,工作人员回答:“不知道续租时是否可以进行节地生态整治,我们墓地没有现在这样的情况,如果租约到期了,我们就会在原来的坟墓基础上续租。”

“失联”墓葬成生态改造盲点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像八宝山人民公墓这样较早建成的墓园,除了家属不愿意续租,制约了更新后墓地的节约用地和生态改造。墓地方面,大量逾期“失联”墓地也因法律不明确而难以转型。

在人民公墓北侧的老墓地里,有些主人的名字已经难以辨认; 表面的水泥有的破损,露出红砖; 有的墓碑甚至从中间断裂,半立半卧在土里。 八宝山人民公墓副书记倪晓峰指着一座只剩下墓碑底座的坟墓说:“墓碑是这样的,说明已经很多年没有人来祭奠了,甚至是可能没有家人。”

事实上,很多没有更新的坟墓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无主坟墓。 如果能将这些坟墓改造成节地型、生态坟墓,骨灰集中安葬,将为修建新坟墓节省大量土地。

八宝山人民公墓约有3.7万座坟墓已经过期。 “目前即使进行10%的节地生态改造,坟墓数量也会超过3000座,腾出来的土地还可以循环利用。” 倪晓峰表示,如果国家能够出台相应的法律,明确逾期坟墓的处置权,“比如坟墓在5年、10年内到期,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没有人续租,相关方可以处理” ,那么更多的坟墓就可以转变为生态遗址。”

但目前的现实是,墓地管理方“连修缮的权利都没有”。 倪晓峰坦言,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并考虑到我国的传统习俗,已经过期、多年无人参观的坟墓都保持原状。 “祖坟是一件严肃的、甚至是神圣的东西,我们不敢动它,现在只能让它年久失修,否则万一有一天家属来声称是他们私自搬了家族的墓地,会有很多麻烦。”

官方回应

节地生态改造

它无法通过一刀切的方法来实现

针对市民对过期墓葬开展节地生态改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民政局目前正在探索如何引导群众更好地接受节约土地、生态埋葬方式。

“既然是传统习俗的革命,就不可能通过一刀切的方式来实现,必须通过倡导,通过大家真实深刻的理解和亲身实践来实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大家都非常在我们使用这种方法之前,他们是打心底里愿意的。”李红兵说道。

至于本市的一些墓地,20年后租约到期时,家属只能更新原来的坟墓。 李红兵表示,墓地的节约用地和生态改造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快可慢。 具体对于单个墓地来说,“涉及到墓地的整体规划以及如何去做”。 在规划出来之前,可能需要按照原来的方式续租,“但总体方向肯定是向节约土地、生态改造的方向发展。”

对话

墓地的租赁期限最好为30年。

第三代处理祖坟更加理性

墓地怎么处理_墓穴处理_墓葬保护方法

采访人:乔宽元,上海工业大学教授、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北京青年报:您认为过期墓地生态改造的难点是什么?

乔宽元:从全国范围来看,北京全面推进绿色生态殡葬服务建设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也希望为殡葬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

然而,目前大多数人对丧葬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丧葬观念上。 节地生态改造涉及几千年的习俗,涉及传统丧葬向现代丧葬的转变,很难一蹴而就。 瓶颈在于公众对土地承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

北京青年报:如何引导家庭成员逐步接受节地生态改造,循环利用土地?

乔宽元: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我们谁都不愿意亲手处理父母的坟墓,但社会心理调查显示,第三代在处理父母的坟墓方面更加理性。祖先的坟墓。

北京青年报:那么墓地的租赁期限多少年比较合适?

乔宽元:实行计划生育后,代际年龄不断增加,从20岁增加到30岁左右。 如果坟墓的租期维持在20年,节约土地的生态改造相当于儿子看着父亲的坟墓被挖,这对很多普通人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我国学者主张将墓地租赁期限延长至30年,这符合代际年龄的增加,也符合孙子们处理祖父墓更为理性的社会心理。 如果墓地租约到期后没有续约,需要保存,骨灰可以转移到生态密集的埋葬地。

北京青年报:逾期未更新的旧墓该怎么办?

乔宽元:政府应该鼓励这些无主坟墓的集中保管和统一祭祀,并以人性化的方式对待这个问题。 但由于无主坟墓处理不当会带来剧烈的社会影响,无主坟墓必须改造,但过程必须谨慎,必须在法律完善后加快处理,防止因不当处理而激化社会矛盾。个别墓地的处理。 (记者郑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